8月10日,第七届智能教育论坛暨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参与会议。本届论坛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承办,以“应变 转型 跃升·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之路金牛配资,为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大会开幕:多方合力助推教育发展
在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钟晓流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分别为论坛致辞。开幕式环节由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主持。
顾明远先生强调,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核心价值不可替代。面对技术变革,教师角色需转向更高阶的引导者,善用技术深化师生互动、基于大数据精准把握学情、指导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让教育在技术赋能中更好地回归育人本质。
钟晓流教授提出,教师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也是技术赋能的关键主体。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度关注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并已落实相关行动,未来希望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力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汇集各方的智慧力量,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聂小林高级副总裁介绍了科大讯飞在赋能教师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实践,表示将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同时,作为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他表示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促进各方资源的深度对接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
报告分享:专家共研未来教师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由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陈丽教授、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分别围绕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知识观与新课程形态、数智时代教师的角色升维与能力重塑、大模型赋能课堂教研提新质等主题作主旨报告。蚌埠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段元丽就蚌埠市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作专题分享。
陈丽教授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将碎片化经验通过系统性反思转化为实践性知识。生成式在线课程作为数字变革背景下涌现的全新课程形态,能够让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体经验走向群体智慧,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进化金牛配资,为破解“理论脱离实践”的困局提供了创新路径。
陈明选教授从角色升维、能力重塑、发展路径三个关键维度系统阐述了数智时代教师转型路径,并强调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育人育心育智”,技术是赋能而非取代,唯有教师才能启迪智慧、点燃心灵、塑造未来。
胡小勇教授阐述了“智能的教”与“智慧的教”的核心差异,并提出大模型赋能教育的关键在于重构“问题驱动”的教研范式,将教师角色转型为“反思性实践者”,通过人机协同实现从知识传授到智慧启迪的跃升。
段元丽副局长重点介绍了蚌埠市通过创新协同联动机制、数据驱动教学模式、智能精准研修路径、数字化评价体系等四大举措,有效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重要成果:《2025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
会上,《2025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正式发布。发布仪式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钟晓流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陈丽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聂小林、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原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邦奇教授共同启动。
《2025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围绕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学、研究及教师队伍治理等教师发展的核心场景,结合国内外大量实践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智能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深入剖析了智能时代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相关要求、路径与策略;探讨了教师人工智能伦理安全要求,以及人机协同背景下引发教师关切的热点问题。此外,蓝皮书还收录了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的实践案例。
优秀案例表彰环节,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公布了入选《2025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的12个优秀案例名单,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秘书长许林和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邦奇教授为优秀案例代表颁发证书。
圆桌论坛:共话技术赋能教师发展新路径
圆桌论坛环节由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贾积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张海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杨涵雄、合肥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范晓燃等嘉宾围绕“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之路”这一主题,从技术应用的边界与原则、教师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课堂变革与学校管理创新、教育本质与技术价值的平衡等多个维度展开交流,既呈现了理论高度,又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智慧,形成了对教师发展难题的系统回应。
此外,大会同期还举办了“大模型助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创新”主题论坛,第三届智能教育博士论坛,“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研究”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论坛,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等。
“大模型助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创新”主题论坛上,科大讯飞副总裁汪张龙作致辞发言。论坛特别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三女牙教授作主旨报告,围绕教育教学的内涵、路径和实践维度,以小雅智能教学平台为例,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从理念到落地的教学形态重塑路径与实践成果。科大讯飞高教事业部总经理陈红斌作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进展及在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中的创新应用。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大模型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和课程建设等数字化转型具体场景,分享了高校数智化转型实践经验。论坛期间还特别举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设计师(高等教育方向)培训框架的启动仪式。
第三届智能教育博士论坛聚焦“AI重塑教育形态”主题,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6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围绕人工智能助力教学设计、人机协同教学、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实证研究等议题分享了研究成果。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郭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张海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4位点评专家从研究选题的价值、研究问题的清晰表述、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研究过程的规范、研究问题的有效解决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此次论坛吸引了近百名与会者参与,为教育技术学领域在读博士研究生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力和学术热情。
“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研究”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论坛系统呈现了课题组对于AI时代各级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包括对当前AI+教育应用现状调研、AI教育应用伦理风险辨识及防范工具箱,数智技术如何赋能教育管理变革思辨等核心议题。论坛特别设置了一线教学实践分享环节,4位教师结合各自教学实践生动呈现了运用AI创新教学的典型经验,并围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有效促进了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对话和交流,体现了课题组推进理论研究落地、从一线汲取实践智慧的研究追求。
同期的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成功召开。会议由刘邦奇副主任兼秘书长主持,聂小林主任、郭绍青副主任、孙波副主任等负责人及百余位会员代表共同出席。会上,聂小林主任总结了专委会年度工作情况并提出下一阶段计划部署,郭绍青副主任传达了协会重要文件精神。同时,会议举行了专家顾问及新增常委聘任仪式,正式成立智能教育培训与认证工作团队和智能教育学科建设工作团队,并为相关个人和单位颁发证书。最后,会议还预告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及第八届中国教育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成果大会。站在新的起点上,专委会提出“建生态、强智库、创品牌”三大发展目标,将与全体会员携手并进,共同谱写智能教育创新发展新篇章。
本次大会成功汇聚了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为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形成共同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合力金牛配资,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