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富民产业财盘配资,也是中国产业链最完整、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根据中国服装协会“2024行业百企发布”名单(根据申报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三项指标进行核实排序)显示,全国共有130家企业上榜。
分省份来看,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分别有34家、26家、15家、15家企业入选,合计占比接近七成。北京、福建各有8家;上海、四川各有5家;河南、湖南各有3家;山西2家;河北、辽宁、吉林、安徽、湖北、重庆则各占1席。
“营业收入”百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总额同比下降13.9%,其中有11家企业超过100亿元,比上年减少1家,分别为集团、海澜集团、太平鸟集团、、申洲针织、山东如意、迪尚集团、森马服饰、即发集团、东渡纺织集团、三六一度。
“利润总额”百企合计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为12家,与上年持平。波司登蝉联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海澜集团、雅戈尔、山东如意、申洲针织。
简单介绍一下,波司登成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是我国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商,设有6大生产基地(常熟波司登、高邮波司登、江苏雪中飞、山东康博、徐州波司登、泗洪波司登)、2万余名员工。旗下拥有“波司登”“雪中飞”“康博”“冰洁”等品牌,产品畅销美国、法国、意大利等72个国家,全球超2亿人次在穿。
根据权威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显示,波司登品牌价值达到1180.58亿元,排在榜单第75位财盘配资,较去年提升1位。
在波司登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看来,49年来集团经历了四次关键跨越和重要转型。第一次是1976年,24岁的高德康带领10个裁缝,以8台缝纫机起家创业,从来料加工逐渐发展到贴牌制衣。
第二次是1992年,正式注册“波司登”商标,从代工生产转向品牌化运营。当然事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仅仅卖出10万件,后面还是通过反季节清仓促销,才解决库存积压问题。高德康痛定思痛,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对产品颜色、面料、款式、版型进行重新设计。
1995年,波司登以62万件的销量做到羽绒行业第一,时至今日已连续30年(1995-2024)全国销量领先。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5月24日,中国登山队首次身着波司登自主研发的登山服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此后又跟随中国科考队远征南极、北极,至今已连续20多年助力中国登峰事业和极地科考。
第三次是2007年,波司登在香港上市,开始向“四季化、多品牌化、国际化”方面发展。不过由于急于扩大规模,集团进行多元化扩张,涉足男装、时尚女装、童装等领域,并疯狂开店。结果导致资源严重分散,背离了聚焦羽绒服主业的初心,业绩出现大幅滑坡,产品被吐槽为“又丑又土,中老年人专属”。
第四次是2018年,波司登“二次创业”,提出“聚焦主航道,收缩多元化”。退出男装、家居等非核心业务,砍掉12个非核心品牌。重新聚焦羽绒服,开发登峰、极寒、风衣羽绒服、轻薄羽绒服、高鹅绒三合一冲锋衣羽绒服、泡芙等创新品类。
与此同时开启高端化战略,先后亮相纽约、伦敦、米兰时装周,与高缇耶、高田贤三等国际知名设计师联名合作,引入奢华运动时尚品牌博格纳BOGNER(2021年),战略投资国际奢侈羽绒服品牌慕瑟纳可Moose Knuckles(2024年10月)。
多管齐下,波司登重回发展正轨。2024/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集团实现营收259.02亿元,净利润3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8%和14.31%,两项数据连续8年创同期历史新高。
分业务来看,品牌羽绒服业务录得收入216.68亿元,占总收入的83.7%。贴牌加工管理业务收入33.73亿元,占比13.0%。分品牌来看,主品牌波司登收入184.8亿元,同比增长10.1%;雪中飞收入达到22.1亿元,同比增长9.2%。
当然,波司登并非高枕无忧。在羽绒服高端化这条路上,加拿大鹅、盟可睐(Moncler)、始祖鸟、迪桑特、露露乐檬(lululemon)等对手实力依旧强悍。另一方面,集团也面临毛利率下滑和库存的双重压力。未来表现,还有待继续观察。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